统战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要闻   正文
山东大学教师关注“两会”聚焦热点话题
发布时间:2016-03-21 作者: 来源:统战部

33日和5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开幕。山东大学教师密切关注两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收听收看两会报道,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并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成就、教育改革发展、民生社会保障、反腐倡廉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表达看法。

广大教师表示,今年“两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在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的背景下召开的,对实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5年以来的工作,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政府部门2016年的重点工作。报告务实厚重、开拓创新、催人奋进,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的蓝图和具体任务,是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报告全面客观地分析了今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彰显了政府情系民生、改革创新、推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热切关注“两会”召开,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政管学院博士生导师蒋锐教授表示,“两会”召开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这不仅体现在发展的区域空间方面,也体现在产业升级、革新挖潜、技术改造等方面。尽管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但我国“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有理由坚信:“十三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事业、民生建设仍将获得突破性发展。法学院辅导员邹永厚表示,期待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切实改善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多问题,实现人民生活与国力增长的良性互动,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医学院辅导员薛冰表示,期待“两会”上政府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创新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建立完善的现代医药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高度评价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士海教授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美元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城镇人口超过农村,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世界上最大的基本民生保障网编织成形。邹永厚表示,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学学院辅导员张鑫表示,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建设等取得巨大成就。薛冰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面深化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党和政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福祉,各项举措成效显著。

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早日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文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创新理念的表述,对高等学校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明确的指向。从宏观层面来看,高等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在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要在构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中发挥牵头作用。从高校自身发展来看,必须融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工程中。张士海教授表示,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主要奋斗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进行。明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是前提条件,提升党和政府的教育工作能力是核心要求,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工作是关键环节,加强教育法治化建设是根本保障。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海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给我国教育事业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的蓝图,表明国家继续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努力使更多的人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提升目标,这最终要落到人才的质量上,落实到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个方面。

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努力建设清明廉洁政府。政管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昌明教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廉洁政府作为重要奋斗目标,报告内容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的具体体现,突出了“履行主体责任”、重点发挥内部监查和审计监督作用、通过减权限权和创新监管方式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强化基层廉政建设等思想。李海燕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斗争成就显著,鼓舞人心。下一步,反腐败斗争需要从“运动型反腐”和“权力型反腐”过渡到“制度型反腐”,需要将完善和严密制度的建设工作覆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的整个体系之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群众的监督力量。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热点话题,建言献策表达心声。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秦承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使我们看到了政府加大环境治理的决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义务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这项事业中去,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土建学院党委书记胡岩表示,看病、养老、就业、增收、社保、住房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是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体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举措,关键看落实,看老百姓能否得到实惠。刘昌明教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同时,诸多的惠民举措也践行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全国人民所作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这一庄严承诺。蒋锐教授表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均衡区域发展,通过政策杠杆引导拉动内需,通过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确保民生事业不断发展,是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智慧的关键所在。此外,房地产经济问题、教育资源公平问题、收入两极分化等问题,也都是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家付教授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政府应坚持从公平正义原则出发,加强统筹协调,搞好制度和政策衔接,加快推进各类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整合,把握好三方面着力点:形成全国统一的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构建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制度;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步伐。张士海教授表示,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建成美丽中国;如何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真正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需要中国共产党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工夫、做文章、出实招。邹永厚表示,希望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问题,实现人民生活与国力增长的良性互动。张鑫表示,希望政府一方面能够继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关注,进一步落实解决教育资源分配在地域上的不合理这一难题,继续增加对高校的教育投入,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秦承涛表示,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求我们要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工作重点变为现实可行的发展举措扎实全面地推进,将两会精神动力转化为工作热情,不断开拓进取,务实求真,巩固提升各项教育改革成果,将两会精神落实到加快教育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密切联系师生,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师生干事创业。张士海教授表示,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要求我们深入领会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高等教育规律,深入思考盘活、优化学科体系问题,按照学校提出的“升位、错位、占位”的学科建设方针,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工程,助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公卫学院团委书记赵婧婧表示,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要与学校正在推进的综合改革的目标落实紧紧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结合起来,认真了解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自觉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广大教师对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政府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要决策部署更加清楚。目前“两会”仍在继续,一系列重要决策也将陆续公布。广大教师表示,将继续关注“两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新学期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A区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6789 传真:0531-88364989 邮箱:tzb@sdu.edu.cn